找到相关内容225篇,用时4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夏令营:寺院向社会打开了一扇窗

    都认为学到了很多佛教知识,特别是学会了如何做人;夏令营的讲座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佛教道德的,通过讲座等形式,使营员了解了一些佛教的人生哲学。 记:经过这些宗教体验,营员的宗教信仰会受到影响吗? ...,要构建外在和谐,首先要达到内在的和谐,在这方面,宗教有一个空间,比如说夏令营对年轻人有道德教化的作用。可以说,宗教提供了道德资源。 佛教团体可以实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柏林禅寺

    |柏林禅寺|夏令营|净慧法师|明海法师||

    http://www.fjdh.cn/bnznews/2005/09/2220051222.html
  • 做和谐之典范 行慈悲之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理念与和谐社会思想是协调一致的。佛教文化的核心信仰是“因果报应”思想,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佛教道德伦理注重“去恶存善、慈悲平等”。  佛教的慈悲思想,主张自利利他、自觉觉他,就是为了...发展的宗旨,相聚在五台山佛教胜地,共叙友情,共商推动佛教事业发展,促进发展构建和谐与社会相适应的合作大计,我谨代表大同市佛教协会、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各位同修和嘉宾前来出席会议,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

    妙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90359085.html
  • 佛教文化与和谐山西

    ,系统而人性化的道德伦理规范,在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史上,充分发挥了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积极作用。首次“世界佛教论坛”上又提出来了新六和: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人间和美、世界和平。这是以佛教传统的“六和”为基础,又结合了大乘的入世精神;是佛教与时俱进,构建和谐社会的现代新阐释。我就佛教文化对建设和谐社会的作用做两个方面的阐诉。  1、佛教的自觉、自省、自悟,力求人格、道德的圆满与社会...

    果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25659312.html
  • 佛教轮回观的道德形上学意义

    佛教轮回观的道德形上学意义   ■ 董 群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   [摘要]作为佛教伦理的道德形上学原理之一,轮回原理具有重要的地位,构成了人们行善去恶的行为动力,其具体的原理涉及业报论、三世论、六...

    董 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13760928.html
  • 浅谈讲诚信、莫妄语

      “讲诚信、莫妄语”的道德原则,不仅是社会大众普遍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佛教道德的一条重要原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在全社会提倡讲诚信、莫妄语的道德风尚,对促进人与人关系的和睦和全社会的和谐将起到...不容。   2、信的标准是义理   佛教讲究信,就是要求人们安于本分,忠于职守,积极履行社会赋予自己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从本质上说,信既不只是言信于行,也不只是行信于言,而是人的一切言行都有必须...

    常进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493781508.html
  • 佛教伦理与“八荣八耻”

    佛教伦理道德就会是自觉的、坚定的、不动摇的,不像某些世俗伦理只是提出要求,缺乏深刻的理论分析和基础,难以深入影响群众,难以发挥持久的历史作用。就以佛教的内在信仰核心思想因果报应理论来说,与中国固有的报应思想有着显著的不同,如佛教讲自作自受,儒家讲自己作业子孙承负后果;佛教讲人有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儒家则讲一世。佛教因果报应理论的独到之处是强调个人的思想、言论、行为的道德规范性,强调个人的所思、所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045799.html
  • 圆瑛大师与台湾佛教界

    人,特请至寺讲演三日,即旧历19、20两夜,在龙山寺内,为佛教道德、通俗讲演,21夜在万华俱乐部,讲演真理,意在启发佛教道德之精神,提唱本岛文化之向上云。  (六)《台湾日日新报》1923年(大正12...  圆瑛大师与台湾佛教界(上)  作者: 释慧严  关于圆瑛师的来台因缘,如善慧师在台湾佛教青年会稻江分部礼请圆瑛师演讲《佛教可以觉世导俗》席上的介绍,善慧师说:“法师与我十二年深交,七、八年前曾请...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3250508.html
  • 现阶段中国社会基本伦理问题与佛教善恶原则

    社会的伦理思想和原则规范就具有重要意义了。本文试以佛教伦理的重要原则之一——善恶原则为基础,分析善恶原则及其具体道德规范对现阶段中国道德伦理建设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转型阶段 善恶  伦理的核心—...上,提出了去恶从善、平等慈悲和自利利他等伦理原则。止恶扬善既是佛教教义的核心,又是佛教道德的根本原则,佛教教义之石。它与佛教的因果论和报应论辨证地联系在一起。  (二)基本伦理原则:去恶从善   “...

    马新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91560234.html
  • 论宗教道德对以人为本发展观的价值

    讲,爱人就在于尊重人之为人的本性,即使是你的仇敌,你也要将其当人来看。尊重其人性,就是帮助他人从人性的限制与压迫中解放出来。佛教则通过道德戒律与修身养性来提升人性,使人从各种烦恼、痛苦与生死流转之中解脱出来。其它宗教道德的基本准则与规范在内容上几乎与基督教、佛教完全一样,均强调除恶从善,平等慈悲,在作用上则与基督教、佛教异曲同工。宗教道德重视人的尊严主要表现在它的平等观。基督教强调“在上帝面前...

    贺汉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33161040.html
  • 佛教的基本观点

    对己不利,但对他人有利是善;对自己对他人皆不利是大恶;对己有利对他人不利是恶。在这道德的实践上最基本内容是五戒。五戒即,①不杀生,佛教认为,任何生命皆有佛性,皆可成佛,皆有生存的权利,不可加害。不杀生...可饮酒,此是方便法门,另当别论。 佛教道德的宗旨是利他自利,福建省佛教协会前任会长妙湛法师临终遗言:勿忘世上苦人多,这就是佛教道德最典型的表现。“不为自己求安乐,但为众生得离苦”,其实,利他的同时...

    释本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04850834.html